山東作為經濟大省,傳統工業經濟占有很大比重,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程度較高,若不盡快調整經濟結構,在新一輪發展中將處于被動地位。根據全省節能環保產業涉及領域廣、發展速度快、優勢資源豐富等特點,山東把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作為全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,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舉措,以打造20 家節能環保產業基地(以下簡稱產業基地)為突破口,加大基地培育支持力度,收到了明顯成效。
目前, 20家產業基地呈現出效益規模不斷壯大、集聚效應逐步顯現、節能環保成效突出、發展勢頭良好等顯著特點。
一是效益規模不斷壯大。截止目前,全省已重點培育節能環保產業基地20家,分布在14個市。2010年,20家基地按新口徑統計擁有規模以上企業1946家,職工61.67萬人,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102.83億元、利稅486.95億元、利潤330.58億元。其中節能環保企業1345家,占基地企業總數的69.1%,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062.87億元、利稅387.5億元、利潤273.63億元,分別占基地總數的79.6%、79.6%、82.8%。
二是產業集群初步形成。依托龍頭骨干企業,20家基地逐漸形成了節能機械裝備制造、風電裝備制造、節能機電泵業、地源熱泵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太陽能利用、新能源汽車和再生資源加工等不同特色的產業集群。圍繞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形成了青島新天地靜脈產業園、煙臺再生資源加工示范園等一批有實力的生態工業示范園區,做到了各類廢棄物的分類儲存、收集運輸、無害化處置、資源再生和循環利用;博山產業基地突出節能機電泵業特色,被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命名為全國惟一的“中國泵業名城”。
三是科技創新顯著提高。有效的科技投入,完善了研發平臺建設,產學研結合更加緊密,科技成果不斷涌現。2010 年各基地共實現科技投入199.55億元,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3.9%。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或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6個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12個,分別占全省總數的22.6%、18.2%;擁有中國名牌產品32個、中國馳名商標53個,發明專利2265項。德州經濟開發區內的皇明集團檢測技術中心是全球規模最大、檢測項目最多、標準最細的太陽能檢測中心,擁有18個實驗室、317部企業標準。
四是節能環保成效突出。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各基地的重要支撐,成為引導基地向低能耗、低排放、清潔生產發展的主導產業,同時節能裝備及產品也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。2010年,20家基地平均萬元GDP能耗0.618噸標煤,較全省平均能耗低0.4噸標煤。臨沂開發區內的沂星電動汽車公司生產的純電動客車按每日運行約200公里,耗電200千瓦時計算,單車全年可節能9855Kg標準煤,節約燃料費用14.96萬元。
五是發展后勁充足。各基地都儲備了一批節能環保項目,為節能環保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。2010— 2011年,20家基地重點規劃了226個節能環保項目,計劃總投資910.2億元,其中節能裝備類項目82個,總投資254億元,節能產品類項目83 個,總投資157億元。項目達產后,年可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22.83億元,利稅343.48億元,利潤225.54億元。濟寧高新區基地的冠銓科技公司擬投資2億美元,建設年產48萬片LED外延片項目,將成為國內最大、具備國際領先水平的外延片生產企業;臺灣聯電集團投資3億美元建設的寶霖光電 LED電子項目是中國最大的薄膜太陽能和LED縱向產業鏈及橫向配套產業集群。
山東首泉泵閥機械有限公司 電話:0533-4822518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源泉鎮天津灣東村 魯ICP備17016524號-1